去年車市遭遇了最冷單四月,這也讓2022年車市一度呈現出產銷兩端均動力不足的現象。
【資料圖】
今年4月,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影響,汽車市場產銷實現同比快速增長。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4月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13.3萬輛和215.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6.8%和82.7%;1—4月,汽車產銷累計完成835.5萬輛和823.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6%和7.1%。
消費者觀望心理較重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由于去年4月疫情導致生產供應基本停滯,汽車產銷一度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期基數相對較低,使得累計產銷實現由負轉正。”
但由于3月“降價潮”的猛烈態勢,4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分別下降17.5%和11.9%。對此陳士華對記者表示:“當前國內汽車市場需求動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3月以來的非理性促銷潮造成消費者持幣觀望,汽車消費尚處于緩慢恢復過程中,4月產銷較3月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 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7.8萬輛和181.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7.3%和10.2%,同比分別增長 78.5%和87.7%。其中,傳統燃油乘用車國內銷量98.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8.9萬輛,同比增長 65.2%,環比下降15.8%;1—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05.2萬輛和69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6%和6.8%。
在豪華品牌方面,4月,國內生產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30.6萬輛,環比下降13.8%,同比增長1.8倍;1—4月,國內生產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124.9萬輛,同比增長21%。
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正如陳士華所言,受到3月車企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影響,消費者反而更為慎重,廣大消費者持幣待購,促銷效果后期并不明顯。
一家北京一汽-大眾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三月份‘降價潮’來襲后,到店看車的客戶比往年這個時候要多了很多,即使是工作日,每天也會有好幾批客戶來看車,雙休日的客流量就更多了。但是進入4月后,成交量卻并不理想,我們有時候一天接待十幾批客戶才能成交1單,比往年辛苦多了。”
另一家廣汽豐田的銷售經理對記者坦言:“4月開始,客戶基本都是持幣觀望,我們的價格也早已到底,但之前層出不窮的各路降價消息讓消費者認為還能等到更大的價格調整,經銷商還會再加碼降價。3月的‘降價潮’確實對客戶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影響,這也讓我們感到很無奈。”
除了消費者的觀望心理,影響4月汽車銷量環比下降的原因還有商用車行業復蘇速度不及預期 。4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5.5萬輛和34.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8.4%和19.9%,同比分別增長 68.8%和60.5%;1—4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30.3萬輛和128.6萬輛,同比均增長8.8%。
對此,中汽協方面向記者分析稱:“由于貨運市場不景氣、車多貨少、基建工程開工率不足、庫存高等影響,商用車行業仍處于觸底反彈的復蘇中,較3月產銷環比有所下滑。”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微降
4月,新能源汽車繼續延續良好表現,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當月產銷分別達到64萬輛和63.6萬輛,環比分別下降5%和2.5%,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9.5%。
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市場占有率達到27%;前四個月在新能源乘用車中,10萬—25萬元、30萬—50萬元價格區間的車型同比呈現正增長,其中35萬—40萬元價格區間漲幅最大。10萬元以下、25萬—30萬元、50萬元以上車型同比下降。目前銷量主要集中在15萬—20元萬價格區間,累計銷量64.3萬輛,同比增長80.5%。
市場表現方面,新能源汽車自然延續了火熱態勢,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52.7萬輛,同比增長85.6%,所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一直水漲船高,4月批發銷量滲透率達33.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49.5%;豪華車新能源車滲透率35.5%;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4.1%。
出乎市場預料的是,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出現微降。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99.9萬輛,同比增長81.4%。但市場份額為55.2%,環比下降了1.9%。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疫情期間,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一度上升非常快,除了說明中國品牌更加頑強、受疫情影響較小之外,另一方面也說明合資品牌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各品牌的競爭態勢在長期內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4月沒有了疫情影響,合資品牌的份額就出現了反彈。”
可以看出,如今車市需要穩定有效的政策支持,全力促進汽車消費潛能釋放,推動汽車行業穩定運行。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等五部門5月9日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有關事宜的公告》,明確規定“針對部分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試驗(即RDE試驗)報告結果為”僅監測“等輕型汽車國六b車型,給予半年銷售過渡期,允許銷售至2023年12月31日。”
而這一消息的發布,極大地緩解了車企與經銷商的壓力,對汽車工業穩增長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穩定的汽車消費首先要穩定廠商和經銷商體系,此舉不僅穩定了企業和經銷商的心態,也進一步提振了市場消費,對5月國內車市的快速恢復將起到促進作用。”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