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消費金融行業總資產達5246.49億元,同比增長5.18%。貸款余額4927.8億元,同比增長4.34%;累計服務客戶1.63億人,同比增長28.37%。


(相關資料圖)

2022年9月,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牌消金公司增至30家,資產總額達到7530億元,同比增長43.5%;貸款余額達到7106億元,同比增長44.2%。

今年3月底,中國銀保監會非銀部在《中國金融雜志》刊登的文章披露,截至截至2022年末,行業資產總額8844.41億元,累計發放消費貸款7.17萬億元,累計服務客戶7.89億人次。

據此計算,2022年,持牌消費金融總資產增加了1314.41億元,同比增長17.46%。不難發現,2021年是消費金融行業資產總額增幅最高的一年。2020年至2022年,持牌消費金融服務的客戶增加了6.26億人次,平均每年增長192%。

開甲財經注意到,截至4月11日,3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已有17家2022年業績(部分數據)出爐。其中,已披露總資產的13家持牌消金中,總資產前五的分別為招聯金融(1643.46億)、興業消金(762.97億)、馬上消費(665.10億)、中銀消金(641.02億)、中郵消金(495.53億)。注:螞蟻消金、中原消金、平安消金、唯品富邦消金4家總資產數據未披露。

截至4月11日,長銀五八消金大股東長沙銀行(持股51%),尚誠消金大股東上海銀行(持股38%)、杭銀消金大股東杭州銀行(持股42.95%)、錦程消金大股東成都銀行(38.86%)、蘇銀凱基消金大股東江蘇銀行(持股54.25%)均已披露2022年業績快報,但該報不是2022年年度報告,未披露旗下消費金融業績。注:江蘇銀行將于4月28日預約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

另外,盛銀消金大股東盛京銀行(持股60%)已披露2022年度報告,但盛銀消金業績缺席了該報告。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非銀部披露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30家持牌消金總資產8844.41億元。據此計算,招聯金融、興業消金、馬上消費、中銀消金、中郵消金的總資產分別占行業總資產的比例為18.58%、8.63%、7.52%、7.25%、5.60%。

值得注意的是,螞蟻消金截至2022年末的數據雖未出爐,但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螞蟻消金總資產1019.23億元,凈資產80.42億元。2022年1-9月,螞蟻消金營業收入32.09億元,凈利潤11.05億元,扣非凈利潤3.8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這也意味著,螞蟻消金總資產將排名第二,總資產占行業總資產比例超過11%。

凈利潤方面,晉商消金業績“開倒車”,2022年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下降22.18%;凈利潤利潤為5196萬元,同比下降15%,兩項數據均位于行業尾部(已披露業績的同業排行榜)。

中郵消費金融也陷入“增收降利”的怪圈。2022年,中郵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60.48億元,同比增長6.37%;實現凈利潤4.43億元,較2021年減少7.86億元。截至去年末,該公司總資產增長11.55%至495.53億元。

寧銀消金凈利潤雖大幅下降,但2022年下半年已實現扭虧為盈。

截至2022年末,寧銀消金營業收入6.13億元,凈利潤0.26億元,總資產81.45億元,凈資產11.67億元,貸款余額71.83億元。寧波銀行2022年半年報顯示,寧銀消金從購買日(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6月末,營業收入為0.99億元,虧損0.32億元。由此可見,寧銀消金在2022年下半年實現扭虧。

據開甲財經年初報道,寧銀消金大股東寧波銀行(持股70%)曾因“違規開展異地互聯網貸款業務、互聯網貸款業務整改不到位”等“六宗罪”被監管處罰220萬元。可以肯定的是,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433.48億元的寧波銀行,未來必將依靠寧銀消金開展跨省互聯網貸款業務。

另外,小米消金凈利潤雖同步大幅增長,但凈利潤只有區區1084萬元。據媒體霸道,自2022年2月起,原來由天星數科(原天星金融、小米金融)運營的消費信貸業務“隨星借”(原小米貸款)、“小米分期”已逐步被小米消金承接。

小米消金承接天星數科消費信貸業務近一年,也才剛剛實現扭虧為盈。可以說,背靠小米1.44億用戶(2022年12月,中國大陸MIUI月活用戶),小米消金不是實力不夠,而是還不夠努力。

標簽: